会计学国家级特色专业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学校首页

今天是: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建设规划  建设方案

会计学特色专业建设预期成果(含主要成果和特色)

发布时间:2011-03-09新闻来源:   阅读次数:175 【字体:  

   一、特色专业建设基本思路
    根据湖北省的会计行业发展状况,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紧密开展“围绕一个中心,突出两大特色,重点发展三个方向,着重培养四种能力”的“1234”会计特色专业的建设工程,以行业为依托,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强化校、政、企、所相结合的办学特色,构建多层次、多类型、全方位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为湖北乃至整个华中地区输送具有“四种能力”的高素质会计人才。
    1.围绕一个中心
    “围绕一个中心”,是指坚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作为一切活动的出发点。通过对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教材、培养方式、科研训练、社会实践进行改革与创新,提升教师队伍素质,提高办学条件,以提升教学质量。
    2.突出两大特色
    “突出两大特色”,是指本专业建设突出“校、政、企、所”的专业办学特色和服务地方经济特色。突出专业办学特色,即以行业为依托,加强学校、政府管理部门、企业和会计师事务所四方共建,坚持专业发展与会计行业发展紧密相连,师资建设和学生培养与政府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事务所紧密合作,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互为提升的特色办学模式;突出服务地方经济特色,即本专业建设定位于能够为地方和行业提供人才供给和智力支持,贴近地方和行业发展的需要,明确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合格人才的培养任务,及时对地方现在及未来人才市场的需求不断跟踪调查分析,对社会资源、社区资源与学校资源形成清晰的认识和准确把握,充分考虑学生的整体、个体差异,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突出自我进步,把目光瞄准职业特色,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为地方经济建设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3.重点发展三个方向
    “重点发展三个方向”,是根据本专业的实际办学情况,重点发展注册会计师、会计学和会计电算化三个专业方向。充分利用覆盖湖北省的多个实习基地和湖北中小企业会计发展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坚持“校、政、企、所”的办学理念,立足于湖北会计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搞好专业建设。
    4.着重培养四种能力
    “着重培养四种能力”,是指通过创新教学观念、整合教学资源、优化课程体系、丰富教学内容和改进教学手段,力争培养出思想品德优秀、专业素质过硬、知识结构合理,具有创新能力、创造能力、动手能力和职业能力的会计应用型人才。以适应创新型社会发展需要为导向,通过树立创新理念,强化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强化参与意识,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参与不同教学环节的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学生的创造能力;通过鼓励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参与暑期“三下乡活动”,参与会计师事务所业务实践以及各种会计技能竞赛等活动,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聘请企业财务主管以及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来校讲学,对操作性强的课程采取深入企业、事务所一线实地教学等方式,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二、特色专业建设具体方案
    (一) 师资队伍建设

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教学、科研建设为中心,坚持“提高学历层次”和“充实双师型人才”的培养原则,实行“双师、双语、双向”的“三双”策略,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以建设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为基础,以培育学科带头人为龙头,以提高教学水平为主导,分期分批投入经费数十万元,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动态组合、团结合作的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专业教学团队。
    1.鼓励教师提高学历层次
    创造条件并提供经费,鼓励青年教师报考攻读博士学位或继续博士后研究,并为其提供政策支持和时间保证。同时积极引进专业建设需要的博士毕业生、海归学者和青年专家,力争使专业师资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比例达到80%。
    2.选派教师进修和培训
    有计划地安排骨干教师到国内外高水平大学进行专业课程进修、外语进修或作访问学者,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和科学研究水平;有计划地安排青年教师到企业进行不定期的挂职锻炼;鼓励教师获取各种与行业相关的高等级资格证书,并定期选送专业课教师寒暑期走访企业、事务所,加强产学研结合,努力建立“双师型”师资队伍。
    3.推动师资队伍的多元化
    借助“校企合作平台”和“校所合作平台”,以合同、合作或柔性引进等方式,将企业财务主管、资深注册会计师等纳入本专业教师队伍,促进本专业学术创新团队和师资队伍的多元化建设,以强化教学团队的实践能力。
    通过以上措施,全面提高本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形成一支具有国际视野、了解社会需求、教学经验丰富、敬岗敬业的高水平教学团队;同时柔性引进或聘请国内外本行业优秀人才到学校兼职授课,进一步提升本科教学的前沿性、新颖性和实践性。
    (二)课程体系建设
    坚持以市场需求、能力本位、就业岗位为导向,以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为依据,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线,关注实践性教学内容的更新与完善,融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及职业素质于一体,不断调整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制订科学地人才培养方案及专业教学计划,逐步建立起以培养职业能力、提高职业素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1.完善课程建设
    本特色专业将继续以“精品课程”建设为主线,力争通过三年的建设,使省级精品课程《基础会计学》和《中级财务会计》中的一门达到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水平;校级精品课程《 》、《 》达到省级精品课程建设水平;校级优质课程《 》、《 》达到校级精品课程建设水平。
    2.强化课程管理
    对于专业课程特别是精品课程建立“课程建设负责人统筹、所在学院主管、主讲教师具体负责”的三级管理体制,形成三级之间分工明确、有机协调的建设模式,并争取1年内完成会计专业主干课程的课程建设规划。
    3.加快教材建设
    结合专业发展特点,调整课程内容,充分反映相关领域和实务的新发展、新要求,使教学内容更具时效性和前沿性。有计划地编写出版《基础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等八门主干课程特色教材,争取在专业建设周期内出版一系列配套音像材料和实训教程;争取更多的教材纳入国家“万众新教材建设计划”、入选高等教育精品教材系列;另外,加大优秀教材引进力度,对所有专业课程均选用适时更新的国家级规划教材、部优秀教材和特色教材组织教学,部分双语课程采用外文原版教材。
    通过以上措施,本专业课程将形成以省级精品课程为龙头,校级精品课程为支撑,校级优质课程为补充的多层次、全方位“精品课程”体系,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奠定坚实基础。
    (三)教学研究建设
    本特色专业将提供条件,组织高层次、全省、全国范围的教学研究会议,成立多个教学研究团队,鼓励教师从事高水平的教学研究,遵循现代高等教育教学规律,以先进教育思想为指导,以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为重点,从教学手段现代化、教学方式多样化、课程体系科学化、教学内容更新动态化等方面进行改革,以教研拉动教学质量的提高。
    1.创造良好环境,夯实教研基础
    学院通过出台《湖北经济学院会计学院教师岗位工作考核暂行办法》、《湖北经济学院会计学院科研奖励暂行办法》等多项优惠政策和激励措施,在教研课题、教学成果、课程建设、专业建设等方面投入大量经费,从根本上保证教研工作的展开,为广大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创造良好的环境;另外开展“四个一”工程:隔周一次集中学习,每月通读一本专业书籍,每学期摘录一本学习笔记,每年撰写一篇高质量教研论文,从而为高层次教研成果的取得形成丰厚积淀。
    2.组建研究团队,提升教研能力
    以挂牌成立的湖北中小企业会计发展研究中心为依托,整合教研力量,优化资源配置,形成一支年龄结构合理,理论基础扎实,知识结构互补,具有一定科学研究水平与较强实干能力的教研团队,在教研课题统筹、理论研究、方法研究、数理建模及实证研究等方面各司其职,形成研究优势的互补,从而提高整个团队的研究能力。
    3.开拓国际视野,创新教研思路
    教学研究的领域广,内容多。从教学研究范畴来看,宏观方面涉及教学质量管理与监控、教学评估指标体系及实施细则、弹性学制下的教学管理改革、教学考核与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教学质量保障和监控体系构建等;微观方面涉及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等。教学研究过程是一个从立项、实施、总结、推广、应用的系统工程,在这一过程中每一个步骤都要创新思路。本专业将实施“请进来,走出去”的交流政策,通过邀请国内外教学名家来院讲学以及鼓励骨干教师参加国内外高层次教学研讨会等途径,开拓教师的研究视野,创新教师的研究视角,与时俱进,紧抓教研热点。
    通过以上措施,力争在3-5年获得数项省部级及国家级教学研究课题,并以之为基础形成一大批有影响的教研论文及研究报告,达成教学与科研的良性互动。
    (四)人才培养建设
    1.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推动“校企合作”、“校所合作”的新型人才培养平台的建设,是创新与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作为建设中的特色专业,要把产学研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及校所合作,积极争取政府职能部门、相关行业协会及企业的支持参与办学,在联合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联合培养人才、组织教师培训、共建实训与实习基地、为行业法规制定与实施提供智力支持等方面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积极加强学校教育与会计职业实践相结合,促进专业教育与技能培训的沟通与衔接,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不断增强办学活力。
    2.完善人才培养机制
    人才培养机制由学校单边培养机制转变为学校、企业、会计师事务所多边共同培养机制。本特色专业点要充分利用已有的校企合作、校所合作平台,多方共同建立“专业建设委员会”,促进学校与实务界全程化、深层次合作,在专业建设规划、人才培养方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计划制定、学生就业与跟踪培养等重要方面,充分吸收外部专家的意见、建议,把校企合作、校所合作做实、做强。
    3.改革教学手段与方法
    按照培养目标具体化、课程结构模块化、任务实施项目化、教学方式情境化、教学环境职场化、教学资源优质化的特色专业教学改革思路,不断深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突出探索“教、学、做”一体化情境教学,积极探索现场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探究式教学、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融合,强化学生“四种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通过以上措施,历经3到5年的改革与实践,使经过本专业全程培养的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协调发展,达到思想素质“优”、文化素质“硬”、专业素质“精”、身心素质“健”,毕业生一次就业率稳定达到90%以上,社会对毕业生的满意度达到90%以上。
    (五)实践教学平台建设
    加强对实践教学工作的管理与指导,从实训、实践、实习三个关键环节入手,强化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积极探索定单培养、产学研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实践教学模式,打造条件优良、资源充足、体系完善、运行高效的实践教学平台。
    1.加强“校企合作”与“校所合作”,建设示范实习基地
    继2006年与湖北十大会计师事务所签订实习基地协议后,拟与湖北省十大上市公司签订共建会计实习教学基地的协议,进一步完善毕业生实习基地规范化管理,推动互惠性校企合作、校所合作的实质性进展,建设3-5个示范实习基地。
    2.加大经费投入,建设高水平实验室
    结合财政部与我校共建的高效特色优势学科建设项目,完善实验室建设,重点建设会计模拟实验室和会计电算化实验室,将企业的会计核算流程、财务管理流程、审计流程仿真到室内,让学生足不出户,却能身临其境,同时进一步扩大实验室会计实训的开放性,满足校内其它相关专业的教学实验需求。
    3.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践计划
    建设期内,每年重点支持一定数量的学生开展创新性实践项目,组建学生学术团队,加强论文写作指导,鼓励学生参与科学研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学术素养与科研能力;通过“三下乡”等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和“学术活动月”等社团活动,参加会计知识竞赛、ERP沙盘模拟大赛、会计技能大赛等学科竞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
    4.建立学生实践能力考评机制
    通过建立学校、用人单位和实习单位等多元考评主体的全方位、动态考评机制,正确测评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践能力程度。
    通过以上措施,建立起条件优良、资源充足、体系完善、运作高效、极富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