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稳步走好健步走快——湖北经济学院走内涵发展之路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1-04-28浏览次数:290

   武汉之东,中国光谷之南,汤逊湖之畔,一片片蓝瓦白墙的屋宇,分布在绿树、草地之中,宁静美丽。这就是湖北经济学院。

  近日,国家有关部门核查确认,自2002年湖北经济学院从武汉老城区迁入新址以来,校园占地面积、固定资产、图书文献、师资总量,分别增长514%、483%、136%、64%;在鄂招生从第一志愿生源不足,到今年在省属同批次院校中文科录取分数线排名第二、理科录取分数线排名第三。

  短短几年间,湖北经济学院朝着建设高水平财经类教学型大学的方向,走内涵发展之路,稳步走好、健步走快,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不懂教学不是好老师

  头戴安全帽,手拿施工图,一边指点工地,一边讲解图纸——湖北经济学院工程管理专业2007年引进的倪燕翎博士,正在开展现场教学。

  倪燕翎老师具有工程师职称,曾从事建筑设计工作多年,有着丰富的工程管理经验。她通过现场实训、施工跟进、案例教学、工程事故分析等方法,将工程实践和理论学习紧密结合起来,很受学生欢迎。他们说:“倪老师讲课,大量实例信手拈来,很吸引人。她带我们到施工现场上课,让我们学到许多真本事。”“她以工程实践中的应用为指导,这对我们未来就业很有帮助。”

  倪燕翎教师兼工程师这样的双师型教师,工程管理专业便有4位,除了工程师,还有造价师、评估师。“迁入新址,三校合并,实现了一地办学,更实现了一个理念办学。”

  湖北经济学院党委书记周元武教授说,从外延发展向内涵发展转变,从粗放管理向精细管理转变,从以快为主向又好又快发展转变,已成为全校共识。

  湖北经济学院院长吕忠梅教授介绍,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是教学,教学的主干是教师。合并组建7年来,学校没有进一个行政编制人员,全部用来引进教师。后勤人员从2005年的105名精简到60多人,却先后引进了200多名博士。现在,教师与行管人员之比,已由早先的四比六,变成了六比四。

  作为一所教学型大学,湖北经济学院始终强调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引导、鼓励教师潜心教学。该校针对社会关注的高校“硬科研、软教学”、教学考核不明确等弊端,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对教学效果好、教学研究成果多、教学建设有贡献的教师给予专项经费,在年终考核中予以倾斜,使重视教学的教师真正实现优质优酬。

  今年上半年,该校对违反教学工作规范的7名教师进行了通报批评,并提出了限期整改的目标,所有教师为之震动。推进教学建设与质量提升工程,举办青年教师授课大赛,隔周开展一次教研活动、集体备课,提倡年长教师对年轻博士传帮带,加大教案、教学进度计划、试卷、毕业论文的检查和课堂督导的力度,采取院系自查、教务处管理人员和教学督导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强化教学基本规范。

  湖北经济学院鼓励在职教师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或进行课程进修、国外进修、挂职锻炼等。学校还与武大、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4所高校签订合作协议,遴选本校的高水平教师前去担任兼职硕士生导师,为开办硕士生教育储备师资。目前,学校已有35名优秀教师,在合作高校担任兼职导师。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教育是一种责任、教学是一门艺术的理念,在全校深入人心。
 

不好好学习不是好学生

  今年暑假之前,湖北经济学院全面清理各年级的学籍学分,对未能修满规定学分的53名毕业生作出留级试读的处理决定;对考试舞弊的8名学生给予开除学籍处分。整个校园沸腾了!不少学生感叹:“如此严格,在许多高校还没听说过。”“校园的学习氛围越来越浓,学生们对学校的认同感、归属感也在不断增加。”法学专业大四学生肖强回忆,自己刚上大一时,能容纳6000多人的图书馆如果坐满三分之一便很不错了,现在却是每天座无虚席,还有许多同学靠在书架旁看书。

  肖强曾嗟叹没考上一本学校,可如今不再自卑。因为自己的大学学习精彩充实,每个寒暑假都在学习提高中度过:大一,在公司实习;大二,参加“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后,又在武汉市蔡甸区法院实习;大三,积极准备司法考试……这使肖强在眼下的求职中显得格外顺畅,与名校毕业生甚至研究生竞争同一岗位也丝毫不逊色。应聘海南大学三亚学院的辅导员时,竞争者全是研究生,他却顺利通过了两轮选拔,本月底将进入最后面试。

  贾东海是该校社工专业大四学生,切身感受到学校重视学风的好处。他刚来学校时,许多基础设施还在兴建,如今校园已错落有致;当时本专业的老师最多只是硕士学历,现在有了一批博士。他更深刻体会到学校教学模式改革所带来的变化:上一届社工专业学生仍以课本理论和知识学习为主,从自己这一届开始更重视实践、强调服务,比如与武汉市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合作,组织学生利用所学知识,为流浪儿童开展开发智力、矫治行为和爱心帮助等活动,增强了学生的认识、实践能力。

  为了培养有思想、有能力的实践、实用、实干型人才,湖北经济学院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举办国际金融实验班、国际贸易实验班、经贸英语特色班;对高等数学、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体育等基础课程,实施分级分项教学;建立开放式实践教学体系,推行创新学分;将课程体系改革为六大类:通识必修课和选修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专业选修课,实践与实验课程。学校提出,只要是湖北经济学院培养的学生,都必须懂得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因此,学校所有专业都开设了《经济学原理》、《管理学原理》、《法学通论》等课程。

  更重要的是,湖北经济学院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始终贯穿了一种理念:大学是一个社会的良知所在,不能仅仅传授知识,还要强调大学精神,让学生终身受益。经济管理人才尤其要树立诚信意识,因此该校通过严格的规章制度告诫学生:不遵守学风考风,违背诚信,不会取得合格的学习成绩,不是一个合格的大学生。
 

不重学科不是好大学
 

  湖北经济学院,由湖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武汉金融高等专科学校、湖北省计划管理干部学院合并组建而成,办学历史,可追溯到百年前“洋务运动”主将之一张之洞在鄂创办的高等学校。学院的一些学科,有着悠久的传统和相当的实力。

  沧海桑田,世事变迁。新中国、新时期、新要求,湖北经济学院励精图治,继承传统,革故鼎新,从无到有建成3个省级重点学科、3个楚天学者计划特聘教授设岗学科、4个硕士学位立项建设点、2个省部级研究中心,并实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省科技进步奖的双突破。近年来,在高水平的全国性财税学术会议上,时常可见到该校教师活跃的身影。

  一所教学型大学应该怎么进行学科建设?湖北经济学院坚持“以学科建设带专业建设、以科研水平促教学质量”的发展思路,促进科研与教学、科研创新精神培育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能力紧密结合。

  该校围绕学科建设引进高水平人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户口不迁,关系不转,先后“柔性引进”8位海内外知名学者。信息管理学院请来了美国俄亥俄大学终身教授黄伟,金融学院、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分别有来自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朱新蓉教授、李大明教授,国贸学院、旅游学院、电子工程系、社科系分别有来自武大的周茂荣、徐德宽、孙玉莲、桂胜等教授,资深传媒人翟玉勋则担任新闻传播学系的名誉主任。为了让这些知名学者发挥更大作用,许多院系负责人甘愿退居副职,辅助他们开展学科建设工作。

  该校开展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的遴选工作,主讲教师实行竞争上岗,以形成以楚天学者特聘教授和省部级学科带头人为核心,校级学科带头人和优秀中青年学术骨干为主体,梯队合理、水平较高的科研团队。

  作为省属财经类本科院校,湖北经济学院确立了学科建设必须依托经济和管理等特色学科为地方经济服务的指导思想,加强与地方政府、省直厅局、大型企业的横向合作。相关学科先后主持编制了湖北省《财政“十一五”发展规划》、《国内贸易“十一五”发展规划》等重要规划;每年出版《湖北金融发展报告》,与省社科院合作研究出版《湖北发展黄皮书》;为恩施、神农架制定旅游规划等。学校还与省移民局合作,组建湖北省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监测评估中心,几个学科的师生深入各地移民家中,挨家挨户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取得可喜的成果。

  扎根湖北实际和社会需求,教师们找到了科研的源头活水,产生大批直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研究成果,并以此充实课堂教学内容。该校的学科建设、科研与教学形成了良性互动,既会做科研也以教学见长的教师比比皆是。

  面对发展成绩,周元武、吕忠梅异常清醒:“纵观世界高等教育形势,高等教育资源供给由短缺转向充足,高等教育的新一轮调整必然来临,高校从民办到公立、从高职到本科、从地市到省城依次出现调整的趋势已可预见。我们尚处在从初创阶段向常态发展阶段的转型期,必须明确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那就是向高水平财经类教学型大学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