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军霖 | CIMA2241
全球统考:CIMA战略级(12/16)
荣誉奖项:全国商业案例大赛国家一等奖、科研立项重点立项、希望之星市级二等奖、三创赛校级一等奖、安永杯案例分析大赛优秀奖
李军霖学长来自CIMA2022级,在2024年11月考季顺利通过CIMA管理级案例(MCS Management Case Study)全球统考。作为CIMA战略级考试中难度最大的科目之一,MCS全球统考要求考生针对全英文商业案例进行长达三个小时的全英文案例分析,对财会专业知识、全球化商业思维和综合应用能力有极大挑战。希望他的考试经验分享能够为学弟学妹们提供宝贵的备考经验。
作为大三上学期一次通关MCS的“过来人”,我深刻理解备考MCS时的迷茫:全英文案例、庞杂的知识体系、烧脑的战略分析……但通过科学拆解四阶段,在专业老师的带领下,零基础的我也能逆袭。以下经验纯干货,助你少走弯路!
一、四阶段备考法:稳扎稳打才能破局
1.知识点筑基
工具:教材+Study Text Part(STP)
通读不求甚解:第一遍我们需要将STP的知识点结合教材全部过一遍,之后即使没有印象也可以,知识点会在之后的阶段不断重复。
拒绝依赖翻译:可以用词典查专业词汇(如gearing ratio=资本负债率),但尽量不要全篇使用翻译,为后续真题阅读打下基础。
2.真题拆解
资源:可以到CIMA官网下载近5年真题(https://hub.cimaglobal.com/proqual/2019/management/case-study)。关于真题阅读,以5套真题为例:前2套真题“硬啃”:重点训练阅读速度和学会看题目,以及学会审题;后3套“精研”:对照翻译分析答案结构,逻辑框架【问题的问法(针对什么事件)、答案的回答(从事件的哪些方面切入)和词汇语句(包括专业词汇和句子习惯,可以考虑积累开头和结尾段)】和回答要点,总结思路框架。注意:这一部分比较关键的点是逻辑,我们可能即使看完了整篇答案,仍然难以理解,根据岳老师的反馈,这是正常的感受,因为我们并不熟悉相关公司。实在看不懂的部分,我建议先记下来,其他相关的知识点和词汇照常整理。
3.Preseen深挖
重点材料:Preseen(预览材料)+行业分析报告
用英文版本preseen:熟悉英文版本预览材料很重要,在答题时,不仅答案有结合材料的要求,Preseen的专业词汇会出现在unseen(题目)中,如果不能将相关的词汇掌握,在审题时将会是危险的。
紧跟老师分析:老师在上课的解读非常重要的,例如:Shinyglas公司的架构缺少IT部门、Shinyglas和它的竞争对手都没有IR的相关经验等。这些都是老师在介绍行业夹杂在其中的,一定要紧跟。
关键的财务分析:财务部分不多但是很关键,对于gearing ratio,current ratio等计算结果,对于财务的解读,revenue的上升抑或是下降这些都需要记下来。
重视老师给的资料:Top 10 issues材料和Strategy analysis材料,这些都需要提前熟读,如果英文读的慢,为了提高效率可以考虑翻译,理解后再回头看英文,关键在于积累相关的论点。Industry analysis在通读的时候将重要词汇整理过一遍,有时间可以考虑总结。
4.模拟冲刺:必做事项
环境脱敏:在图书馆、教学楼不同场所模考,适应键盘声干扰(考场真的像打字比赛现场!),或者带隔音耳塞。
限时训练:模拟题阶段关键的点在于限时训练,连续作答很关键。
梳理答案:在做完模拟题之后,将答案整理,和参考答案比对,发现差距之后,再整理,开头结尾、business model、IFRS等高频考点建议直接背下来。
二、血泪经验:这些坑我替你踩过了
1.打字速度决定生死:考前两周每天手打2000字英文,推荐
用在线打字网站针对性训练(比如TypingClub)。
2.持续累积和梳理考点:知识点积累是反复的,开始就可以将知识点整理成一个文档,之后在看真题和材料的时候,可以持续补充不同知识点。
3.学会审题精准审题很关键:这要从第一套模拟题开始就练习,只有题目审对了,作答才有意义。
4.考场界面暗藏玄机:CIMA的答题页面只有两部分,在第二部分可以缩小第一部分的窗口,千万别点错了。可以用CIMA官网或者Astranti的mini mock试一下,模考时务必熟悉操作流程。
5.专业术语降维打击:把IFRS准则编成口诀(如“IAS 16管PPE,初始计量分两类”)。
6.教材和老师是指南针:如果Study Text part看不懂知识点,就回到教材阅读,教材更加通俗。知识点有别的问题的时候,多问岳老师,岳老师知识点讲过一遍基本就可以记住,因为特别好懂!
7.心态稳赢一半:过程走扎实,考场尽力就可以了,空慌张和焦虑是没有意义的。 三、Q & A:学弟妹最关心的3个问题
Q1:如何适应全英文考试?
1.打好英语基础:我完全适应全英文的教材是在大二,大一是过渡阶段。过渡期我参加很多英文课外活动(比如外国语学院的英语演讲与辩论组织,CIMA一年一度的GBC大赛),并在预习时多查CIMA专业课生词,理解中英文意思。
2.多和专业课老师沟通:我曾经学习CIMA的时候,完全不知道自己在学什么,所以我问过杨琬君老师,她告诉我其实现阶段CIMA的学习就好比在烧制“砖头”,之后“砖头”的数量足够,才开始搭建“房子”。和老师的沟通很大程度上消除了我在学习上面的疑惑,也让我更快地适应全英文的学习。
Q2:CIMA考试信息从哪获取?
1.官方渠道:CIMA Student Service
2.多跟老师沟通:老师是我们获得信息最直接和高效率的途径。
3.学长学姐、论坛和咸鱼
写在最后
从入学时只了解CIMA可以将财会专业和学英语兼顾,到懵懂的听着双语课程,再到一门一门升级打怪,尤其是备考MCS的旅程,我经历了从0到1的蜕变,也越来越有自信。
记得岳老师说过:“案例考试不是考知识点,而是考如何用商业语言讲故事。”如今站在大三尾巴回望,那些在图书馆敲键盘和看书到闭馆的夜晚,终究变成了成绩单上的PASS。